世界热议:正观漫读|人与人相处最舒服的状态
来源: 正观新闻      时间:2023-04-21 23:16:25


(相关资料图)

▲点击收听音频

​人的一生,有很多遇见。

有些关系,开始得很热烈,却结束很仓促;有些关系,看似有些淡然,却能隽永如常。

正所谓,不求乍见之欢,但求久处不累。

我们往往要在经历过不堪重负的相处之后,才会明白,人与人之间不必太强求,舒服就好。

1

各自随意

在苏东坡的众多朋友中,文同是一个特殊的存在。

他们一生只有过两次会面,第一次相识是在苏轼任职陕西凤翔时,文同途经凤翔慕名前去拜访苏轼。

等第二次相聚,已是相隔六年后。熙宁三年,文同应召回京,终于有机会和苏轼同朝相处。

虽然久未谋面,再相聚却没有半点陌生,反而愈加惺惺相惜,对坐两寂寞也饶有趣味。

一年后,文同离京出守陵州,苏轼也去往杭州任通判,彼此奔赴各自不同的命运。

从此,两人的人生轨迹再无交集,只在各自的生活里书写着各自的精彩。

偶尔联系,都是靠书信传达,但这毫不妨碍他们把对方视为最懂自己的人。

文同感叹:“世无知我者,惟子瞻一见识吾妙处。”

苏轼说:“与可(文同)于予亲厚无间,一日不见,使人思之。”

时空的距离,对于无缘之人,是一种阻绊。

对有缘者,却恰恰可以成为见证真情的考验,谱写出一段美好而恰好合拍的友情。

真正的朋友,从来无关距离。

若彼此能同频共振,哪怕相隔千里,亦仿佛咫尺之间。

2

彼此在意

我一直很喜欢孟浩然和张子容的故事。

两人是老乡,也是故交,曾一起在鹿门山隐居多年。

后来,张子容入京参加科考,如愿及第进士。

得知消息的孟浩然,深为好友开心,但也知道自此两人身份地位已有所不同,自己不宜过多打扰,只是把情意放在心中,默默关注好友的近况。

可惜张子容的仕途之路并不顺利,做官不久,便被一再贬谪。

当孟浩然听说张子容被贬到了乐城后,很是挂念,便决定趁着过年闲暇,专程前去看望他。

就这样,在分别15年后的除夕夜,两位老友终于得以重逢。

为此,孟浩然动情写下诗句“畴昔通家好,相知无间然”,记录此次来之不易的相见。

看见从襄阳远道而来的孟浩然,张子容自然也是分外高兴,他知道好友的来意,更感动于这份患难见真情的心意。

真正对你好的人,未必和你走得有多亲近,却总会在你需要的时候出现在你身边。

他们知道,朋友的意义,在于困难时的守望相助,低谷中的伸手相援。

至于平时,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生活要过,各忙各的就好。

不一定常常联系,但一定互相惦记。不用形影不离,依然不离不弃。

这样的朋友,无论何时,都是让彼此最心安的存在。

3

无需刻意

刘同和周深因歌声而结缘。

彼时,周深正在参中国好声音节目的盲选,尚未成名,却凭借一首《欢颜》折服了听众,包括作家刘同在内。

听完这首歌的当晚,刘同就发了一条微博:我会因为周深开始追“好声音”,真干净。

此后二人开始在微博上互动,用投桃报李的方式,慢慢走近并了解对方。

每次周深参加节目、开演唱会,刘同就会专门公众号发文或发微博为周深宣传。

周深也一样,刘同举办新书分享会,他会特地赶到现场,为朋友默默支持站台。刘同的书被翻拍成电影,他义不容辞献唱。

两个人平时工作都很忙,没有太多联系,更谈不上刻意花心思去维系什么。

只是那样自然而然地相处,带着三分欣赏,七分尊重。

他们的友情,正如刘同在书中所写:“好朋友不是通过努力争取来的,而是在各自的道路上奔跑时遇见的。”

人在年少时,对人对事总是容易生出执念,越是留不住,越想费尽心力去挽留。

后来才明白,凡是需要你讨好逢迎的关系,都不是对的关系。

有句话说得很对:和朋友最舒服的相处模式不是无话不说,而是可以不说话。

真正的友谊,不必小心翼翼,而恰恰是毫不费力的。

相处越轻松,关系越长久,从来不需想起,永远也不会忘记。

因为在彼此心里,已经为对方留了一个最重要的位置。

(作者 念念 来源 念念沐心微信公号 主播 汤般若 制作 王宜谦)

(黄河评论信箱:zghhpl@163.com)

统筹:王攀 编辑:梁冰 版权声明

本稿件为独家原创,版权为郑州报业集团有限公司(正观新闻)所有,转载或者引用请注明来源及作者,如有违反,依法保留追究权。

标签:

广告

X 关闭

广告

X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