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韵流淌开封城
来源: 中国经济网      时间:2023-07-09 08:11:02

《清明上河图》是她的写真,《东京梦华录》是她的传记。开封,素有“八朝古都”之称,有着582年的建都史和长达4100多年的建城史。特别是北宋在此建都168年,孕育了上承汉唐、下启明清、影响深远的“宋文化”。

跨越千年,今日之开封,战国时期大梁城的夷门仍在,唐汴州城的中轴线仍在,《东京梦华录》记载的街角胡同仍在。驻足古城,仿佛穿越时空。

千年梦回


(资料图片)

开封这片热土孕育承载了黄河文化、宋文化、大运河文化以及焦裕禄精神等红色文化,拥有完整度居全国第一的明清城墙、考古史上罕见的“城摞城”奇观,古都中轴线千年未变,城市格局悠久,文物遗存丰富,古城风貌浓郁。开封拥有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7处、省级文物保护单位68处。走在开封,举步图籍中,开目古今间,仿佛梦回千年。

了解一座城,要从了解它的历史开始。走进开封博物馆,徜徉历史文化长河,解码宋代科技成就,探寻古都千年历史。博物馆中展出的巨幅动态《清明上河图》以及高约几十米、结构复杂精巧的复原水运仪象台等,让外国网红博主叹为观止,也让大家对开封厚重的文化历史和宋代辉煌灿烂的科技成就有了系统了解。

开封博物馆馆长葛奇峰说,为了“让文物活起来”,开封市把古城保护与城市更新结合起来,实行边考古、边规划、边建设、边展示,谋划了北宋东京城顺天门、州桥和汴河、汴梁小宋城等城市考古遗址博物馆,打造融址、馆、园于一体的“城摞城”地下考古遗址博物馆连廊和高品质研学旅行线路。

开封老城区西北一隅,有一幅“活”的《清明上河图》。从“名画”到“名园”,大型文化主题公园清明上河园已成为宋文化活化的标杆。自2007年以来,《大宋·东京梦华》已连演近4000场,2019年演出收入突破1亿元,成为河南旅游演艺界的标杆,走在全国旅游演艺领域的前列。目前,在开封17家3A级以上旅游景区中,宋文化主题景区有14家,占比80%以上,每天在各大景区上演的与宋文化相关的剧目超过200场次。

在开封,“活”起来的不止“会动”的《清明上河图》,走进开封各类文化地标以及寻常街巷,宋词、宋绣、宋戏、宋画等特色鲜明、创意十足的宋“潮”文化元素随处可见。漫步开封街头,仿佛一幅宋韵流淌的画卷在眼前铺开:珠玑巷、双龙巷这些曾湮没在岁月中的显赫地名,现在成为既承载千年沧桑又充满活力的街区;“一渠六河”构建起一条有水有树有风景,融城市文化、自然和谐于一体的景观带;老城区建筑一派新宋风,按规定“限高15米、灰色基调、宋式仿古”;城墙贯通工程正在如火如荼进行中,景观小品随处可见,往日凌乱不堪的棚户区变成了美丽的公园……

开封市文化广电和旅游局局长魏培仕说,近年来,开封大力发展宋文化、黄河文化、运河文化、红色文化等,有力支撑了文旅强市建设和“一城宋韵·东京梦华”城市文旅品牌打造,广泛凝聚了“宋文化看开封”的社会共识,宋“潮”文化已经成为“顶流”开封的流量密码之一。

循古向新

民俗里的文化传统源远流长、历久弥新,寄托着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开封还有“戏曲之乡”“木版年画之乡”“汴绣之乡”“菊花之乡”“中国书法名城”等美誉。在这里,舞狮、盘鼓、高跷、旱船、唢呐等民间艺术丰富多彩,历代名人文化、宋词文化、饮食文化、戏曲文化、黄河文化、府衙文化、民俗文化、书法文化灿若繁星。伴随着这些深厚的文化资源积淀,蹴鞠、斗鸡、秋千、抖空竹、放风筝等民俗文化活动代代相传。

魏培仕介绍,近年来开封深挖千年传承的民俗,通过不断创新举办清明文化节、菊花文化节等国家级节会,让“四月清明”“十月菊香”“大宋中国年”叫响全国。坚持“文商旅”相结合,培育了戏曲、杂技、非遗、美食等“宋潮生活体验之旅”基地数十个;演绎“灯火开封”,培育了一批国家级、省级夜间文旅消费集聚区;形成了“大宋不夜城”夜游品牌。处在高质量建设世界历史文化名都新征程上的开封,处处透露着古朴与厚重,时时迸发出精彩与活力。

春节期间的大宋上元灯会和自2009年开始举办的中国(开封)清明文化节,成为开封一张张鲜活的文化名片。

“千年开封,御巷双龙。”走进双龙巷历史文化街区,映入眼帘的是一排排古朴雅致的宋式建筑。在以传世名画为蓝本的清明上河园内,斗鸡、喷火、汴绣等民间技艺再现浓郁的宋代民俗风情。

华灯初上,开封仿佛又成了“汴梁”。近年来,开封着力发展夜游、夜购、夜娱、夜宿业态,初步涌现出八大夜经济集聚区和一批夜间网红打卡地。每当夜幕降临,大大小小的饮食夜市熙熙攘攘,好不热闹。鼓楼夜市,一排排整齐排放的餐车灯光明亮。武夷夜市,这里既有原来的商户,又增添了风味小吃店、年画店、古玩店、宫瓷店、编纺汴绣绸缎庄等众多商店,店面仿《清明上河图》而建,再现了宋代市井繁荣景象。游客可穿宋时衣、憩宋时居、用宋时家具、坐宋时的花轿、赏宋时的演艺、品宋时的美味佳肴……

在2023年“文化和自然遗产日”,首届中国开封宋文化非遗节盛大开幕,“非遗市集”走进八大热门景区,170余项非遗项目吸引各路游客、市民前往各景区逛大集、赏非遗,看得见、尝得到、摸得着、带得走的大型非遗宣传展示活动受到空前欢迎。

传统节日与节日风俗总在变化,与城市生活、现代生活相适应的新风俗正迅速崛起。在开封,民俗不仅是传统的,更是现代的;不仅是古老的,更是创新的。

以新出彩

如何把文化软实力转化为经济发展硬实力?开封认识到,只有唤醒沉睡千年的文化基因,才能以文化引领城市前行。

近年来,开封充分借助自贸试验区、国家文化出口基地等“国字号”平台,推动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加速文化产业化和产业国际化进程,不断面向世界讲好河南故事、中国故事。

“自贸试验区开封片区2017年4月1日挂牌成立,国家赋予的战略定位是打造服务贸易创新发展区和文创产业对外开放先行区,9项重点产业中,医疗旅游、创意设计、文化传媒、文化金融和艺术品交易5项与文化密切相关,是目前全国21个自贸区67个片区中唯一一个主要发展文化产业的片区。”中国(河南)自由贸易试验区开封片区管委会常务副主任郑红英介绍。

“开封片区自挂牌以来,大力发展艺术品贸易。”郑红英说,2022年7月,设立中部地区首个艺术品保税仓——河南自贸区国际艺术品保税仓。依托国际艺术品保税仓,设立了国家文物出境鉴定河南站河南自贸区受理处、中原银行开封自贸区文化艺术支行、深圳文交所河南自贸试验区运营中心等“一处一行三中心”,开展艺术品交易全产业链配套服务。

获批国家文化出口基地后,开封片区加快建设“一仓一园一谷一中心+海外两中心”(河南自贸区国际艺术品保税仓、国家文化出口基地双创园、文创艺谷、开封·自贸试验区国际艺术品展示交易中心和开封·自贸试验区迪拜国际艺术品展示交易中心、开封·自贸试验区吉尔吉斯斯坦国际艺术品展示交易中心),作为国家文化出口基地的重要载体,领航“文化出海”。

其中,“一园”即国家文化出口基地·双创园,坐落于开封博物馆、规划馆、美术馆、图书馆和文化馆的“五馆一城”项目圈,主要围绕“文创+科创”打造集文商旅于一体的元宇宙综合体,形成具有中原文化特色的复合型文化产业集群,包括线下展厅、直播空间以及书店等。截至目前,园区已入驻唐宫文创、彼努登思文创中心等近40家非遗与文创商店、老字号、文化企业,落地河南大学研学基地、中华书局开封分局、文贸之窗展览展销厅,已成为开封探索建设文化产业先行区的“桥头堡”。

开封片区还持续聚合国际化资源,积极拓展对外文化交流,打造文化出海通道。连续3年举办“国际文化金融与贸易论坛”“数字文化大会”和中国(开封)动漫节等,持续探索搭建高规格、高品位的文化交流合作平台。连续4年与澳门文化局等合作,在澳门举办“宋文化寻根”豫澳美术交流联展;在台湾设立河南(开封)自贸区国际艺术品高雄征集处,成功搭建了海峡两岸艺术品回流的桥梁。开封自贸区迪拜国际艺术品展示交易中心成功入选商务部等6部门组织实施的对外文化贸易“千帆出海”行动计划。今年1月,开封片区组织河南传统文化代表团参与承办2023年迪拜“欢乐春节”,汴绣、木版年画、活字印刷及兰考古琴等一大批国家级非遗传承项目在海外亮相。6月,以2023年拉巴特国际书展为契机,开封成功展出500余件包含基地新开发的州桥文创、官瓷、汝瓷、汴绣、人造钻石饰品等文创产品。

在这座宋韵流淌的千年古城里,一砖一瓦打上“开封烙印”、一景一园讲述“开封故事”、一街一巷凸显“开封特色”。开封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发展呈现出花团锦簇满园春的繁荣景象,使古城开封焕发出更加旺盛的生机活力。

这就是汴京,富丽天下无;这就是开封,一城宋韵、东京梦华。(经济日报记者 夏先清 杨子佩)

标签:

广告

X 关闭

广告

X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