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0日,在第23个“世界知识产权日”来临之际,最高人民法院知识产权宣传周新闻发布会在北京知识产权法院召开。北京青年报记者在现场了解到,去年北京法院审结各类知识产权案件74506件,近五年案件数量年均增长7.43%,知识产权案件类型全、新类型案件多,案件数量居全国法院前列。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近五年北京法院知识产权案件类型全、新类型案件多,案件数量居全国法院前列
发布会上,北京高院院长寇昉介绍,2022年,北京法院审结各类知识产权案件74506件,近五年案件数量年均增长7.43%,北京法院知识产权案件类型全、新类型案件多,案件数量居全国法院前列。
寇昉表示,2022年全市法院围绕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建设,强化对关键核心技术、重点领域、新兴产业的知识产权保护,全年审结专利案件2656件,涵盖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技术、新能源、新材料等新兴产业,依法审结全国首例药品专利链接案等一批国内外高度关注的案件。
据了解,2022年北京法院依法审理涉互联网直播、短视频、人工智能等数字经济领域案件,准确把握创新与侵权的边界,通过对 “房源数据”案和“汽车消费者投诉信息案”的依法审理,确立了对平台企业收集整理的数据集合予以保护的裁判规则,制定落实服务保障数字经济22项任务。
寇昉在发布会上介绍,北京法院审结与文化创意产业相关的著作权案件36960 件,依法审理全国首例涉无障碍电影合理使用条款著作权纠纷案等典型案件,审结全国首例侵犯北京冬奥会冬残奥会吉祥物形象作品著作权刑事案件。
“围绕法治化营商环境建设,去年北京法院审结商标及不正当竞争、垄断案件27543件,依法制止商标侵权、攀附商誉、恶意抢注等行为。”寇昉表示,北京法院妥善审理了恶意注册“古北水镇”商标滥用权利案、非搜索引擎场景下“机器人协议”不正当竞争纠纷案等案件,有力维护了公平有序的市场秩序。
不断加大知识产权司法保护力度 提高侵权成本、降低权利人维权成本
寇昉在发布会上表示,北京法院不断加大知识产权司法保护力度,破解知识产权司法保护难题。
为进一步强化保护、提高侵权成本,北京法院对故意侵害知识产权且情节严重的行为,加大惩罚性赔偿适用力度,全市法院技术类案件平均判赔数额从2018年的52万元增加到286万元。严惩侵害知识产权的犯罪行为,审结知识产权刑事案件196件,有效发挥刑罚惩治震慑知识产权犯罪的功能。
同时,全市法院在知识产权审判领域持续深入推进“多元调解+速裁”工作,加强与知识产权行政管理部门、行业协会、专业调解组织的协调配合,创新纠纷解决方式,诉前调解各类知识产权纠纷56803件。持续优化商标快审工作机制,商标驳回复审行政二审案件平均审理周期缩短至35天。北京知识产权法院建立速裁工作模式,速裁案件平均审理期限缩短至23天,有效降低权利人维权成本。
据了解,北京知识产权法院成立以来审结各类案件13.9万余件,为探索我国知识产权专门化审判道路发挥了开创性作用。北京互联网法院成立以来审结网络知识产权案件12.2万余件,努力打造具有世界影响力的互联网司法平台,促进了网络空间治理法治化和网络强国战略实施。
寇昉表示,为全面提升知识产权审判信息化、智能化水平,北京互联网法院运用区块链技术建成“天平链”电子证据平台,完成版权等9类25个应用节点的数据对接,采集上链电子数据存证达2亿条,实现作品侵权取证、诉讼认证“一站式”解决。
据了解,目前全市法院在各重点园区设有6个巡回审判庭,在3个国家重点实验室建立了法官工作站,实现在北京科技创新主平台知识产权巡回审判全覆盖。
文/北京青年报记者 王浩雄
摄影/胥立鑫
上一篇:湖北明弘玻璃价格上调 快资讯
下一篇:最后一页
广告
X 关闭
广告
X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