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索高水平人才培养之路
来源: 经济日报      时间:2023-04-24 09:20:42


(资料图)

一段时间以来,我国的人才工作成效显著,从目前可统计的数字看,我国科技人力资源总量、研发人员总量等均居世界第一。如何进一步增强人才这一稀缺资源的自主培养质量和能力、推进高水平人才的相关建设,成为题中应有之义。

从长期来看,教育、科技、人才这三项具有很强内在联系与逻辑的重要战略性、基础性工作被分割成相互独立的领域,合力不多、内耗较大。例如,在我国科技人力资源的结构分布中,高端人才较为稀缺;一些高校的专业设置与知识更新速度慢、教学方法亟待优化,与我国高质量发展和国际科技的飞速变化匹配度不高,科技需求对于教育系统的反馈机制效率不高;由于国内高水平人才的数量有待提升,一些地方政府和相关机构在人才存量调整上做文章,采用多样化的手段四处“挖人”,“拆东墙补西墙”,人才供给推动与需求拉动的结合不够有机合理。对此,须多措并举。

夯实基础工作需先行。建立国家人才年度统计及分析制度,深入、动态开展我国面向新时代高质量发展和国际科技竞争态势的人才需求、现阶段人才自主培养质量和能力的供需差距及缩小差距的战略举措等基础性研究工作,为人才培养路径选择建立扎实的基础性指导。

强化人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与需求侧统筹的有机结合。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指出,要有力统筹教育、科技、人才工作。在我国的资源禀赋中,教育、科技、人才本就是稀缺资源,必须有机结合、高效利用,通过体制机制创新落实教育、科技、人才等创新要素对科技自立自强的支撑作用。同时,应按照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的要求,深化教育领域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强基础学科、新兴学科、交叉学科建设,加快建设中国特色、世界一流的大学和优势学科。应根据国内外科技需求侧的快速变化,加强学科设置的灵活性。应完善学校管理和教育评价体系,突出教育、科技、人才融合发展成效评估。应强化教师知识更新,培养高素质教师队伍。在人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中,首当其冲的应是国家战略人才力量建设,应在人才增量中以培养造就更多大师、战略科学家、一流科技领军人才和创新团队、青年科技人才、卓越工程师、大国工匠、高技能人才等为目标,探索我国战略性人才的高质量培养之路。

加强国际化科研环境建设也很必要。深入研究发达国家成熟的国际化科研环境的构成要素、实现路径等,发挥我国科研环境的竞争优势,弥补国际化科研政策短板,并可采取试点先行等举措,加快实施步伐。 (周元)

标签:

广告

X 关闭

广告

X 关闭